有人认为虽然这一次突围失败,但清军别无选择还是应该继续突围,否则一但等中华军的防线建立起来,就只能束手待毙了。但这个主张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。因为第一次突围,是最好的时机,这次突围失败,对清军的信心和士气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,在这个时候,上发动第二次突围,未必就能取得成功。而且这时东面的战线推到了息县的城边附近,中华军己经兵临城,如果还不尽快。在城外加紧修筑防地,先把息县守好,说不定不等清军突围成功,息县就己经先失守了。还有一就是,在这次突围战中,现了数支小队反投降的事,谁敢保证一次突围作战中,不会发生这类事,毕竟现在的清军中,还是以汉军占多数。这次阿济格兵时的十六万大军中,汉军大约占了近九万的兵力。
守在阵地里的清军到是还想要抵挡一阵,但这时清军已是败兵如山倒山,本就无法抵抗中华军的攻,很快就被中华军杀得大败,放弃了阵地,向息县县城的方向逃窜。
不过同样的,在这两天的时间里,清军也在息县的外围构筑好了严密而固的防线,而阿济格这时也完全放弃了靠自己的力量突围的打算,全力的防守,一心等着着尼堪、韩岱的人来救援自己。
好在是这时清军突围的人都己经准备好了,到是可以立刻战,只是改变了方向,由西门转向东门,变突围为抵挡。幸好这一次战的都是清军中的锐人,而且又是作好了充份的战斗准备,因此在战之后,立刻就稳住了战局,挡住了中华军的攻。
兵也不知该不该开枪击,而就在这么一犹豫的功夫,中华军己经尾随在败军的后面,杀了清军的阵地中,和清兵展开了白刃作战。
而中华军当然也没有闲着,李定军也抓紧时间,在淮河北岸调整中华军对清军的包围圈,由第六、十三、十七、二十这四个军在息县的外围,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,同时也日夜抢工,挖战壕修阵地,一连经过了两天的抢修,终于建好了阵地,牢牢将清军困住。第十一军作为机动兵力,并且付责阻击清军的援军。同时中华军也在淮河上架起了五座浮桥,加了南北两岸时联系和交通。直到这时,中华军对阿济格的包围,才算是真正的稳定来。
[vip]第九十三章合围(四)在线
而在息县城里,阿济格正觉得时候差不多了,正准备令,开始向西面发动正式的突围,就在这时,东面阵地的败军己经退到了息县的外围。
因此阿济格也认为,现在最好的选择,就是留在息县一带防守,等待援军。于是也立刻令,全军就地加阵地,固守待援。
只是阿济格万万也没有想到,战局发展到了这个时候,尼堪、韩岱的人己经永远也不可能赶来救援自己了。
阿济格闻迅之后也不禁大吃一惊,想不到自己还没有发动正式的突围,中华军反而己经突破了自己的阵地,杀到了息县近前。现在那还能再向西突围,只能先抵挡住中华军的攻,把息县守住才是当务之急。
这时阿济格也知了是由于原来的耿仲明反,导致清军的东面阵地失守,才使这次突围作战以失败告终,也不禁又气又恨,立刻招集众将,商议一步的计划。
另外就是,清军现在仍有救兵,只要守二三天,等尼堪、韩岱的人赶到救援,然后双方里应外合,就可以一举突围成功。而且以现在清军的兵力和在息县城里屯集的赁,别说是等到尼堪、韩岱赶来,就是等着多尔衮从开封发救兵来,也是完全可以得到的。
双方激战了近三个时辰,一直打到了午四时多,互相都损失了不少的兵力,而中华军见清军的作战顽,不能轻易取胜,也就收兵撤退。而向北线突围的清军也无法突破中华军的防线,也退了回来。清军的第一次突围,也以失败收场。连同投降中华军的士兵,清军总计损失了一万二千多的兵力。而中华军也阵亡了两千余人。
这时中华军在东线己经到了息县城边,而在北线和西线,清军还控制着城外三到四里以的地区。清军转突围为防守,因此各的阵地都在抢修加固防线。